刚从央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研究生毕业的葛笛则开辟了一个新思路,她以纸为原材料包装设计了一套名为《纸事》的餐具.在她的毕业作品展上,笔者见到了《纸事》:用16块大约20公分见方的表面有起伏的黑亮漆盘组合成一幅形态绵延的河谷图,金漆绘成象征河流的线条,蜿蜒其上,整组作品有一股文物般的朴厚气.
以纸为材料在产品包装设计领域并不稀奇,“安徽杭州的宣纸,云南棉纸己经多次被设计师们用在产品设计中了.”这当中还有不少作品获得了国际间的奖项.
葛笛曾在两年前到位于山谷里的南漳纸作坊考察过,最吸引葛笛的是南漳纸的无毒与可食.南漳纸从外观看起就“不正常”:纸的颜色发黄,像用于清明时烧的那种纸.这是因为南漳纸是用竹子做的,竹纤维在没有漂白的情况下,黄便是是南漳纸原本的颜色.当地人用它来卷烟,包食物.燃烧后的南漳盘纸有植物的清香,烧成的灰可以直接药用,洒在伤口上止血,祖当于草木灰的功效.
研究生三年,葛笛主要的研究领域在于当代产品包装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对接.她认为传统工艺需要有其当代身份:“传统工艺要保护,要传承,可是在今天,很多工艺已经变了,原料也变了,机器生产代替了过去的人工生产.因此所谓的传统工艺大部分情况下也不过是传承了一个外在的形态,质量早已变了.是在我看来,只是表面形态的传承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作为在工艺和材料上都有良好传承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体现南漳纸的现实价值?药用、可食、纯天然、人工生产,南漳纸的这些特性引发了葛笛用其做餐具的初始想法,“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餐具安全问题存在很严重的隐患.考虑到它可以入口的特性.我就想能不能用来做环保的餐具.实现这种传统工艺与当下社会的对接,也能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生活问题.我觉得这比简单把南漳纸订起来包装设计成一本书,或者设计一个纸盒,一把纸扇更能体现它的价值,也更能引发现代人的思考.”
为什么一定要是南漳纸?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造纸都像南漳纸这么环保.虽然安徽宣纸,云南棉纸比南漳纸的受众更广泛,但“安徽的纸是原材料和加工手段都不是环保的,宣纸主要是用回收的纤维材料做的,比如旧渔网,旧衣物,很不卫生,只能用来作书画用纸,云南面纸在纯净上也达不到可以入口的标准.”
考虑到南漳纸无法达到作为餐具的牢固性和耐水性标准.葛笛的解决方案是以南漳纸作餐具的胎体,体表涂漆.为纸胎做防水层处理,涂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在葛笛看来,天然大漆与南漳纸的结合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漆是比瓷更适合用来作餐具的材质,“漆器在日本主要是被用来做餐具和小型家具,而不是像中国,主要是做漆画,漆屏风等没有实用价值并且造价昂贵的工艺品.日本的科学家已经证实了,用漆做的餐具表面漆膜有自动杀菌功能.此外,漆有很强的密封能力,所以对胎体的要求很低,纸胎涂漆.如果变成纯装饰品其实是特别可惜的一件事.
选择胎体涂漆还有附加值层面的考虑,“涂漆既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能够防水防潮杀菌,使南漳纸更适合作为餐具来使用,南漳纸虽然手工价值高,但价格还是相对低廉的,而漆器的工艺附加值是很高的,二者结合可以提高南漳纸的价值.”
包装设计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除了美观实用外,还应该考虑到环保.北京包装设计一直在努力做到更好,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