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设计学习中,笔者大量地接触皮革,对其有一些了解,并喜欢它材料的特性.皮革这种材质除了用于制作人们熟悉的服饰品等实用品外,还可以利用真皮皮革本身的构造特点和物理性能来进行修饰加工,制作成其它形式,如皮革装饰画、皮革家居饰品等,它们被统称为皮艺作品.我利用皮革来表达的并不是倾向于市场化和实用性,而是更加倾向于艺术领域的皮艺创作标志设计.
动物皮革是一种自然皮革,即我们常说的真皮.是由动物皮(生皮)经过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的加工处理转变成的一种固定、耐用的物质.它具有柔软、坚韧、遇水不易变形,干燥不易收缩、耐湿热,耐化学药剂等性能,具有透气性好和防老化等特殊优点.标志设计不也是这个道理,每种类型的设计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亮点.
皮革造型艺术是以天然皮革为主要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分为:雕刻、染色、缝整、塑型、编结、电烧、贴剪等.一直以来都将其划归为工艺美术范畴.像雕刻是以旋转刻刀及印花工具,在皮革上刻划、敲击、推拉、挤压,以求作出各种表情、深浅、远近等效果及丰美的立体感.塑型则是利用皮革的可塑性,将皮革用拉扯、捏、搓揉、挤压等手法塑成半立体或立体造型,常见表现范围有:人物、花卉、动物等.许多皮革装饰画、皮革家居饰品就是用这些方法标志设计制作出来的.
皮革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史等长,目前发现最古老的皮革制品是公元前年左右埃及的浮雕物.而最早发明皮革鞣制技术的是古代的希伯莱人.当时鞣制一张皮革约需6个月方得以完成.在不同的国家,皮革的地位和用途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古罗马人
亦视皮革为身份地位之表征.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作浮雕式的图案,以应用在各种箱、盒、壁饰上之标志设计.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壶的造型曾一度被宋辽时期瓷器所吸收,从瓷器“皮囊壶”优美器形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皮革器物造型已达到了一定审美高度.中东地区主要以阿拉伯地区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为代表,并发展出如透雕、线雕等精美的技艺.
近代,皮革鞣制技术主要源自欧洲,成熟的鞣革工业带动市场,加上18世纪手押印模工具丰富图案取材与内容表达,技术更臻成熟.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同时,欧洲文化传入美洲,而皮革工艺也由此传入美洲.
现代的皮艺创作在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盛行,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日本的皮艺创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占领军传入,逐步开始流行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近几年,国内开始引入皮雕等工艺,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台湾的皮艺创作形式.台湾的皮革艺术发展,约在1950年左右自日本引进,以实用工艺制品为主,如皮包、皮带等,主要是从皮雕工艺开始发展的.早期皮雕以“唐草”图案为主要述求,练习刀工及基本印花工具应用为内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皮革造型标志设计艺术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传播.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皮革造型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许多全新的皮革作品纷纷涌现,新工艺、新内容、新视角,赋予了皮革艺术新时代的色彩,我国现代艺术正显示出其发展的良好潜能和势头.但这些皮革制品还是依存在实用化、工艺化的范国内,并没有打破固有的“课本”思维模式,没有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认为,皮革是人类最早开始运用的、天然的材质之一,具有自然、质朴和单纯的气息,和其它人造材料相比,真皮皮革具有亲切、温暖的视觉感和触觉体验,与人类最柔软的内心深处息息相通,很适合作为审美、情感等艺术化的表现手段.而当今的多数皮艺作品,并不能完全将皮革的这神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发挥出来.艺术领域的皮艺标志设计创作发展的空间很大,可以在中国挖掘和发展出新的形式.
人们对皮革的使用用途,从早期的仅是御寒、充饥的兽皮衣,慢慢演变到今天的多样化、实用化、艺术化,美观及装饰共存.
在皮革的创作中,我并不是用许多的化学元素、高分子式来解释皮革材料的特性,也不是传统的去看皮革的实用工艺技术,而是把艺术的思想与所掌握皮革的基本性能相结合,在实操过程中进行探究,实现皮革艺术化.我希望能打破以往只把皮革应用在鞋、帽、箱、包等实用化设计上的现象.并且把一种情感、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寄托在了皮革材料上,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手段,也把皮革作品上升到了艺术的领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和应用,并做出更有当代性的皮革艺术品.产品的标志设计,北京标志设计会努力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