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青山区整体经济发展建设的需求,自前3/4的红房子居住楼群已经被拆掉,剩下7、8、9街最早的家属生活区作为工业历史遗迹被留存下来.标志设计红房子是三层的砖木结构,铁红色砖墙搭配深绿色的木质窗框,带烟囱的斜坡屋顶,住宅的开窗比较小.正是在“红房子”居住区里,居住着许多为了武钢和祖国建设而努力工作的钢铁工人们,他们是武钢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们在“红房子”居住区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红房子”居住区也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红房子”的保护与使用.问题主要有:1、功能空间落后; 2、住宅景观老旧单一;3、住宅年代久远,存在安全隐患;
“红房子”居住区是青山区历史的载体,标志着青山人的记忆,许多当时留下汗水、洒下智慧的援建工人及他们的后代一辈子都居住在“红房子”里,红房子与其他老工业居住区一样,己经不只是简单的住宅意义,它具有更加深层次的内涵,具有历史和文化等多重价值.而从现实角度来看,标志设计“红房子”居住区又确实存在功能性落后、结构性衰退等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在保证物质功能建设的同时,又不破坏现在的居住者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归属是建设者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红房子”居住区的人文环境与精神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老工业区改造建设的合理化、人性化.
老工业居住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建筑部分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那段工业历史.对标志设计“红房子”住宅区的保护和改造利用,能够有效地加强居住者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性,同时也向社会展示青山区文化的多样性.“红房子”居住区作为青山区极具代表性的工业历史建筑,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记忆,武钢“人”、邻里“情”、建筑“味”无一不是红房子最好的写照.此前,青山区“红房子”片区的废存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我认为,应该在青山区整体建设方向的大背景下,从多种途径对“红房子”进行改造建设而不该全部拆除,否则会导致干城一面结果,弱化了青山区独特的工业历史,让城市失去了一条重要的历史链条.
“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经历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果,而工业遗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被忽视、被抛弃、被推倒的艰难历程后,我国工业遗产迎来了被尊重、被重视、被保护的崭新时期.这种积极的趋势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工业历史遗产保护与现实发展需要的平衡点.北京标志设计青山“红房子”居住区不仅见证了武汉钢铁集团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青山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在改造的过程中,除了对物质功能的建设以外,也应挖掘这种工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使得老工业居住区在经历辉煌与荣耀之后,依然保持活力,留有情感的延续,只有这样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才能够达到全面地、完整地留住工业化进程历史印迹的目的.